2019年暑期(7月份),我报名参加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走进贫困村调研项目,从北京乘飞机到贵阳,从贵阳乘高铁到凯里,再从凯里乘汽车到剑河县,跨越大半个中国,行程超过3000公里。其间,我第一次走进贫困村,访谈贫困户,探索深度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增收的有效产业模式。

一、香猪养殖好处多,农户增收奔头足

东南养殖场位于交通便利,林地资源丰富,生态环境良好的革东镇东南村,是革东镇2017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生猪养殖项目建设点。通过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,建立“保险+支农融资”的脱贫模式,主要通过死亡保险和价格保险两种方式解决养殖户的风险,有效规避了各项损失。农户入股分红、政府提供资财、企业自主经营,是东南养殖场的主要经营方式。

二、小香鸡,快快长,林下养殖当榜样

近年来,剑河县对林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,群众对从事林下经济的热情也很高。当地政府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“八要素”,推动产业结构调整。调研鸡场占地380余亩,共有标准化圈舍114个,每个圈舍可容纳成鸡300只。29个村的200户贫困户因此受益。

当地通过创新扶贫模式,采用:

“两制双带双返还”
合作社制+股份制
支部带动+党员带头
技术服务返还+盈余部分返还

三、食用菌大显身手,干部群众都说好

剑河县投入6.3亿元打造南高、南岑沟、五岔、展架、温泉隧道口等5个食用菌示范基地,建设恒温智能大棚面积30万平方米,总厂年产菌棒1.2亿棒,基地种植9000万棒,预计年总产值10亿元。目前已有三个基地投产,种植400万棒,林下食用菌种植面积200亩,下步将继续扩大林下仿野生鲜食黑木耳食用菌规模,预计今年年底可增加到3000万棒,达产后实现产值1.5亿元以上。

四、走村串户,调研的快乐意想不到

按照调研的相关安排,我们需要以村级农户为主,完成统一设计的2套问卷调查(村级问卷、农户问卷)。其中剑河县需要随机调研2个贫困村,每个村调研不少于20户农户(其中贫困户15户,非贫困户5户),共计村级问卷2份,农户问卷40份。为此我们先后走访了革东镇光条村和仰阿莎街道川洞村,围绕产业扶贫,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了交流和问卷填写工作。

问卷的填写不仅让我们脱离了对书本知识的依赖,对贫困村的情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,也让我们与贫困户的距离拉得更近。在问卷填写过程中,村民们对我们提出的的问题总是专注的聆听,认真的回答。有些老人说苗语我们听不懂,村里的年轻人就主动帮我们翻译,保证了我们的工作顺利进行。

调研总结

乡村振兴,产业兴旺是关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