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党课大赛宣讲稿——一片痴情守“粮”心
大家好!
我分享的微党课题目是:一片痴情守“粮”心。
从扫除绝对贫困,到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挂牌,再到连续20年“中央一号文件”聚焦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,党和政府始终对“三农”工作和粮食安全问题高度重视。
2013年12月23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: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中国要强,农业必须强;中国要美,农村必须美;中国要富,农民必须富。” 在我的老家,安徽省太和县,就有这么一位老乡,他扎根基层七十年,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大施所能、大展才华。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,徐淙祥。
虽然是一个农民,但徐淙祥的身上有很多的title:全国劳动模范、“中国好人”、大国农匠、感动中国人物等等。他还有一个重量级的称呼:安徽“麦王”。当然,他唱歌不一定是顶流,但他种小麦绝对是一把好手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徐淙祥的故事。
1972年,徐淙祥高中毕业,但是他并没有留在城里,而是回乡当了一个农民。很多年后,徐淙祥透露,这个决定和他的大伯有关。那一年,徐淙祥的大伯突然全身浮肿、皮肤蜡黄,说不出话来,没几天就因为营养不良去世了。站在大伯的墓前,徐淙祥暗暗发誓:“外国先进国家小麦能超千斤,玉米也超千斤,都是一个地球,只要干起来,咱们也能超千斤。”此后,徐淙祥先后担任村生产队队长、乡农技站站长,始终在和农业打交道。
在徐淙祥的家里,有一个时时更新的记录本和一个放大镜。每天他都会走到田间地头,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:刮风下雨的时间、风速、雨量、作物的生长状态…。本世纪初,徐淙祥推出“绿色农业科技承包”法,通过提供种植管理技术,承包了村里1300多亩耕地。用现在的眼光来看,这份合同就是一个“对赌协议”,赌的就是过硬的农业技术。2000年,徐淙祥开始承担各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,每年累计产生了数亿元的社会效益。
2005年,徐淙祥牵头成立了“太和县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协会”,吸收会员两千多名,使一批贫困户成了科普示范户。2010年起,他牵头成立了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,帮助本村和周边2000多个贫困户、上万名农民成功脱贫致富。邻居徐宗付这些年一直跟着徐淙祥学种粮,他回忆道:“老徐常说:‘个人富不算富,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发家致富。’”
如今,徐淙祥的儿子、孙子都跟着他干起了农业。儿子徐健负责管理1200多亩高产田,是种田能手;孙子徐旭东,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。爷爷老徐的黑色放大镜“退役”了,孙子小徐的智慧农业App上线了。祖孙三代在新的时代,成为新的种粮明星。
2022年6月27日,对徐淙祥来说是个非常十分难忘的日子,这一天,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他多种粮、种好粮,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。这已经不是总书记第一次和徐淙祥交流,时光回溯到2011年,很巧,明天正好是十二年,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第一次来到徐淙祥所在的村子,与他亲切握手、交谈,并鼓励他继续攻关小麦高产关键技术,为现代农业发展再做新贡献。
在我看来,总书记这封信不仅是写给徐淙祥个人的,也是写给全国种粮大户的;不仅是徐淙祥本人的无上荣光,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巨大鼓舞。作为一名高校学子,让我们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学习徐淙祥身上那种“坚守初心、善于学习、热爱科学”的精神品格,为国家“三农”工作和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!